中国台湾网4月21日讯(记者 孙路路 高斯斯)茶是水写的文化。近日,“乡村振兴·潇湘茶行”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联合采访团走进湘西,置身延绵起伏的茶山,品味人间四月的茶语鲜香,感受两岸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茶文化。
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联合采访团在“茶树王”前合影。(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路路 摄)
湘西是中国名茶之乡,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全州茶园面积达91万亩,拥有古丈毛尖、湘西黄金茶、保靖黄金茶、永顺莓茶、古丈红茶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仅去年一年茶叶产量便达到1.98万吨,综合产值98.23亿元。
书中自有黄金屋,jbo竞博app官网茶中自有黄金芽。走进保靖黄金茶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湘西州保靖县黄金村,目之所及皆是茶叶青翠,可谓是“茶香四溢,美景遍地”,大家纷纷感叹这一方天然禀赋造就的瑰丽秀美的宝地。
湘西州保靖县黄金茶茶山,目之所及皆是茶叶青翠。(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路路 摄)
村子中,一株已有416年历史的“茶树王”引得联合采访团纷纷驻足观看,其茂密的树叶郁郁葱葱。黄金村有七片古茶园2057株古茶树,这一株最为古老,被业内专家赞誉为“可以喝的文物”。
湘西州保靖县黄金村中,一株已有416年历史的“茶树王”。(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路路 摄)
保靖的苗族、土家族及汉族先民在历史上创造并以鲜活的态式将有关茶叶的传统农耕技术、农耕制度、农耕信仰及传统农业系统原汁原味传承至今。
“这样的手工制茶、炒茶的匠人精神值得学习。非常荣幸可以有机会看到黄金茶的制作工艺作为非遗文化传承和保留。”台湾青年赖品心在听完茶人世家、黄金古茶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介绍黄金茶的历史和发展后说道。
摊青、杀青、冷却、回潮、揉捻……一系列的黄金茶制作工艺亦从古保留传承,并在今天科技赋能的基础上,实现了产能和标准化方面的突飞猛进。“智能化、规模化的生产不仅可以保证品质,也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在实现量产的同时,也将黄金茶送进了寻常百姓家,送出了国门,为大家所熟知,也带动了茶农增收致富。”湘西神秘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说。
“将茶产业和科技如此结合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对茶叶的印象还停留在手工制作,但是其实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这省去了大量的人力但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制茶炒茶技术。”海峡新闻网记者庄翔宇在参观完车间制茶流程后对记者说。
战国时期,巴人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因楚巴战争传入古丈,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东汉时代,《桐君录》记载:“永顺之南(今古丈县境),列入全国产茶地之一。”而今,这座远近闻名的“茶叶之乡”古丈县,更是努力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成功获评“世界生态古丈茶”“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等荣誉称号。
“古丈毛尖”早在唐代即为皇家贡品。唐代杜佑著《通典》便有记载:“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贡。”其因地得名,紧直多毫、色泽翠绿、嫩香高悦、滋味醇爽回甘,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芳香。为此,古丈县大力发展“古丈毛尖”“古丈红茶”两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进生产标准化和队伍的专业化。
湘西自治州牛角山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内摊青区域的茶叶。(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路路 摄)
据了解,人口仅13.4万人的古丈县是湖南省人口最少的县,但这里人均茶园面积却超过1.3亩,位居全省第一。所以,走进牛角山,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连绵不断、jbo竞博app官网层次有致、错落分布、漫山遍野的茶树。
“很震撼看到这么美丽的一片茶山。”“刚才看到茶厂中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茶叶制作流程和工艺,觉得很有意义。”来自宝岛台湾的媒体人在参观完牛角山有机茶园及标准化生产线后,纷纷表示要为湖南茶产业打call。
湘西自治州牛角山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标准化生产线。(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路路 摄)
而在厂房外,来自宝岛台湾的茶艺师吴冠颖和沈佳璇则在热火朝天地和当地茶王学习炒茶。架在柴火上的铁锅中,片片青绿的茶叶正被一遍一遍地翻炒,是为杀青;用和面的手法在簸箩上面将炒至半脱水状态的茶叶反复揉,是为揉捻——如此反复两次并晾晒,即为手工炒茶。
来自宝岛台湾的茶艺师吴冠颖和沈佳璇学习手工揉捻茶叶。(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路路 摄)
“看起来容易其实很难,很害怕被烫到但是其实茶叶并不烫。”台湾青年沈佳璇边学边与大家分享道,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很难得,这里茶香茶城茶意浓,希望台湾的朋友可以来古丈、来湘西感受好山好水好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