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侯东)“青川白茶产品今日上市!”3月24日,在青川县关庄镇,由中国茶叶研究所、四川省茶叶学会、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主办的青川白茶发布暨推介会发布了这一信息。四载辛勤耕耘,今朝白茶鲜醇。4年来,在党中央和浙川两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中茶所、川茶所、安吉县等茶叶专家的精心呵护下,青川白茶长势喜人。其第一批受捐的茶苗已经长成了可以采摘的茶树,今年将采摘7000余斤鲜叶,可精制成1700余斤干茶。推介会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首席茶业师段新友现场就青川白茶作了推介。“青川白茶”的鲜叶采于清明前、谷雨后“白叶一号”茶树上新发出的“一芽一叶初展”白化茶芽。青川种茶历史悠久、贡茶文化底蕴厚重、茶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茶叶发展优势重点县、全省茶叶优势县。近年来,青川按照“优一强二畅三、全链提质增效”基本思路,推进茶园建设、茶叶加工、茶叶营销等全产业链发展和品牌、科技、人才等全要素支撑,茶叶经营主体达到16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天府龙芽”授权使用企业1家、纳税额超千万元茶企1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今年,青川将采取补基地、补加工、补品牌、补营销“四补”的办法,进一步做强“白叶一号”全产业链。查看更多
(记者 程强)3月27日,以“做响雅茶品牌·振兴雅茶产业”为主题的2022年春季蒙顶山茶产品营销新闻通气会在雅安名山区举行。通气会采取线上直播为主、线下“展销+展演”为辅的形式,以吴理真广场主会场,骑龙场、清漪湖、雾本茶厂3个分会场共同连线的方式,围绕“茶源寻根、雅茶振兴、绿美雅安”三大篇章,讲述雅安将茶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发展茶文化、推广茶科技、打响茶品牌、繁荣茶经济,把茶文化底蕴转化为茶产业发展优势,做好茶叶品种、品质、品牌、品位的故事。其中,“茶源寻根”篇章,以举办“中国蒙顶山·世界茶之源”专家研讨会、“蒙顶甘露杯“第三届斗茶大会、第六届蒙顶山”禅茶大会为亮点,深度呈现雅安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茶文明发祥地、茶马古道民族文化源头的丰厚历史底蕴,教育部长江学者、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四川省考古学会会长霍巍现场宣读“中国蒙顶山·世界茶之源”倡议。“雅茶振兴”篇章,通过举办线上购物节、茶叶经销商展销会,集中展示雅安蒙顶山茶品牌,打响“蒙顶山茶”区域公共品牌,从七株茶树到超过200亿综合产值,雅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绘就雅安繁荣发展的美丽画卷。“绿美雅安”篇章,将举办“云采茶”直播活动,“中国蒙顶山·世界茶之源”专题片线上发布活动,以“赏绚烂花海·品早春雅茶”为主题,推出春季旅游线路。茶旅融合致富于民,“业兴、民富、人和、村美”的画卷徐徐展开。据悉,雅安全市茶园面积达10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1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均居全省前列。据不完全统计,60万茶农、500家茶企、上万家茶商奋斗在种植、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蒙顶山茶销往全国34个省(区、市)和全球33个国家,给人们生活增添了色彩。查看更多
(韦睿/文 黄刚/图)三月春意浓,雅安茶飘香。沿着蒙顶山拾级而上,层层叠叠的茶园映入眼帘,茶农们摘下一片片鲜嫩新叶,赶制着今年的头春茶。做响雅茶品牌,振兴雅茶产业。3月27日,雅安市在名山区举行2022年春季蒙顶山茶产品营销通气会。活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创新采取以线上直播为主、线下“展销+展演”为辅的形式,以吴理真广场为主会场,骑龙场、清漪湖、雾本茶厂3个分会场共同连线的方式,围绕“茶源寻根、雅茶振兴、绿美雅安”三大篇章,讲述了雅安坚持发展茶文化、打响茶品牌、繁荣茶经济的故事。茶产业是雅安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生态富民产业。雅安有近100万亩茶园,60万余名茶农、500余家茶企、上万个茶商忙碌在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生态优质的雅安茶叶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2021年,雅安茶叶总产量达11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居于全省前列。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雅安将茶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篇文章,致力把茶文化底蕴转化为茶产业发展优势。茶园采茶忙。文化兴茶 一片茶叶孕育悠久文化3月26日,一场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落地蒙顶山。来自全国各地,涉及茶叶历史与考古、茶业遗产保护利用、茶叶种植与流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世界茶的起源、中国茶史的研究、茶的传播与发展、茶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问题,展开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当日,与会专家共同发出了“中国蒙顶山·世界茶之源”——茶史与茶业遗产学术研讨会雅安倡议。专家们认为,蒙顶山有众多的茶文化和茶马古道遗存,保存状况和展示基础良好,呼吁保护利用好这些珍贵文化遗产,为蒙顶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好基础。“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上,雅安有独特的文化底蕴,茶祖文化、贡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在这里源远流长。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雅安人吴理线株野生茶树,开启了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的历史先河,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吴理真被尊称为“植茶始祖”,蒙顶山也因此被确立为“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高山云雾出好茶。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雅茶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雅安地处“华西雨屏带”和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充沛的降雨、日照和多雾等气候,酸性肥沃土壤,以及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环境优越等自然条件,为茶树生长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使雅安成为世界六大茶类中绿茶、黄茶、黑茶的发源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品质优良的茶叶。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茶被确定为贡茶,一直沿袭到清末,长达1169年,是中国历史上成为贡茶时间最久的名茶。以蒙顶山茶为代表的雅茶好在哪里?雅安市名山区茶产业推进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罗江介绍,蒙顶山茶口味鲜、口感醇、品质佳,自古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美誉。“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雅茶制作工艺既科学继承了传统的制作技艺,又创新发展了现代加工技术。在原料品质方面,作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茶叶高产优质高效标准化示范区,雅安茶叶基地标准化程度、茶园良种化率均名列全国前茅。春茶交易火爆。品牌兴市 一片茶叶打开广阔市场今年,随着蒙顶山第一背篓春茶上市,蒙顶山茶采摘、销售实现开门红,茶区鲜叶价格高达130元/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0%以上。在不久前的第一背篓茶拍卖活动上,蒙顶黄芽和蒙顶甘露分别以每500克2.6万元、2.2万元的高价拍出。近年来,雅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21年,“蒙顶山茶”品牌评估价值达40.99亿元,持续保持四川茶叶公用品牌第一;“雅安藏茶”品牌价值达20.71亿元,位列四川黑茶第一,进入中国黑茶第一方阵。在人声鼎沸的茶叶交易市场,茶商们明显感知到品牌价值提升的带动效应。位于名山区的“中国蒙顶山·世界茶都”,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绿茶交易市场。蒙茸茶叶的老板李辉是最早入驻这里的商家之一,从事茶叶批发经营数十年。在他看来,本地的茶芽头肥壮、完整度高,一直是同品质茶叶中的佼佼者,“近几年,雅安茶叶的销路越来越广,特别是蒙顶甘露,来咨询的外地茶商特别多。”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向世全,已经做茶近40年,他也明显感受到蒙顶山茶的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就在3年前,很多客户还不了解蒙顶山茶,而现在随着市场营销力度的加大,蒙顶甘露特别受欢迎。”“对比过去,雅茶的品牌估价和市场评价都大有提高。”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雅安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员陈开义表示,近年来,雅安大力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坚持“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品牌兴市”行动,聚焦“一绿一黑”,实施单品突破。“具体而言,以‘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两大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绿茶主推蒙顶甘露,黑茶主推雅安藏茶。”陈开义表示,近年来雅安以公用品牌为基础,以企业品牌为目标,做强雅茶区域公用品牌,做大企业品牌,做优产品品牌,实现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不断提升雅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接下来,“叫响大品牌”仍是雅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雅安将坚持“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发展战略,持续提升雅茶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应。预计到2025年,“蒙顶山茶”“雅安藏茶”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价值将分别超过50亿元、30亿元,力争成为川茶的代表性品牌。茶旅融合 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除了茶文化源远流长,雅安熊猫文化也闻名遐迩,汉代文化博大精深,红色文化熠熠生辉,民俗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三雅”文化独特浪漫,打造出“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赏绚烂花海·品早春雅茶”两大文旅品牌,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让雅安茶旅融合发展独具优势。走进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绿道宽敞整洁,茶树环绕四周,月亮湖水波荡漾。住在民宿,推窗即见郁郁葱葱的茶园。3月26日,民宿老板赵学坤一边忙着炒菜一边对客人说,“最近春茶上市,不少游客来买茶,顺便想体验茶叶采摘,我们有4个房间,这个周末都订满了。”自从将自家住宅改建为民宿,茶园升级为体验基地后,赵学坤一家年均收入可达30多万元。解放村党委书记彭启华介绍,结合近年来大力发展的茶产业,当地打造茶园绿道7.7公里,创建月亮湖4A级旅游景区,利用手工制茶体验、现场教学培训等方式发展旅游,游客在这里既可以领略茶园美景,体验茶叶采摘、手工制茶,还能欣赏茶艺表演。依托茶叶发展旅游,解放村目前开办民宿、茶家乐13家,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余人次,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解放村只是雅安茶旅融合发展的缩影。品茗观景、赏花采茶、茶文化体验,成为雅安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词。借助独特的茶资源优势以及悠久的茶历史文化,雅安不断探索开拓茶旅融合的发展路径,成功创建首个国家茶叶公园——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建成蒙顶山、红草坪、牛碾坪、月亮湖、中国藏茶村、云台山国家茶叶公园等茶旅综合体,成为国内茶旅热点景区。当前,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雅安持续以茶旅融合为抓手,加快实施茶旅一体化提升行动,打造全国茶叶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市。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出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事修学游等茶旅游线路。依托茶叶集中加工区开发工业旅游项目,进一步提升红草坪、月亮湖等一批旅游休闲度假区,促进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不断丰富体验项目和旅游活动,努力形成旅游经济新体验。此外,以提升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带和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为载体,开发建设一批观光茶园、家庭茶场、体验工厂、休闲茶馆茶叶新闻、特色茶餐,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到2024年底,力争建成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茶叶产业强镇10个以上。未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蒙顶山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进程加快,雅安将致力于发展成为农村人的公园、城里人的田园、旅居者的乐园。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连日来,凉山州盐源县藤桥乡大坪子村的山坡上一派繁忙,村民们正在把一捆捆来自宁波市鄞州区的“黄金芽”茶苗栽培在田间,目前已完成30万株“黄金芽”茶苗的种植,面积达100亩。村民们栽种“黄金芽”茶苗。 汪涵 供图盐源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海拔在1200米~4393米之间。由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及高海拔垂直气候的加持,盐源县不少地方缺少灌溉用水,种植作物产量不高,县内待开垦的荒地、林地较多。2021年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鄞州驻盐源挂职干部深入乡村调研,当年技术指导大坪子村试种30亩绿茶取得成功。2022年,为鼓励大坪子村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提升茶叶品质,挂职干部朱叶锋多次与鄞州茶苗供应商对接,提供适合盐源当地种植的“黄金芽”茶苗,并协调鄞州城投捐赠50万元用于100亩梯田的开挖以及茶苗的采购。“由于交通不便,以往大坪子村种植的核桃很难走出凉山,茶叶种植虽然在盐源县是个尝鲜,但这个项目非常适合我们村的产业发展。鄞州方面不仅出资帮扶,还提供种子、种养技术,甚至能帮销茶叶,我们只是需要做好田间管理。感谢鄞州干部、鄞州企业为我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助上关键的一臂之力,我们将精心养护好这些‘黄金芽’,让它长成大坪子村致富的‘黄金叶’。”大坪子村党支部书记陈立泽说。查看更多
(张琳 黄建伟 罗淇尹 杜明珉 记者 程海英/文图)阳春时节,在合江县凤鸣镇新洋村的茶园里,一排排茶树已经长出嫩绿的新芽,散发着阵阵清香,种植的白茶陆续迎来了采摘期。走进新洋村的茶园,数十名腰系竹篓的采茶工人在茶园指尖翻飞,一提一掐便摘下嫩芽,装进腰间的竹篓内。合江县凤鸣镇新洋村9社村民赵学云说:“摘茶叶要保持质量,只摘一叶一心。”新洋村9社的村民赵学云正在指导工人采摘茶叶,在茶叶基地建设过程中,有近30名村民就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赵学云就是其中之一。在家务农的他通过流转自家土地以及管护茶园等渠道增收,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原本已经荒废的青山变成了他致富的“金山”。赵学云说:“以前我的土地是荒芜的,没有精力管理,自从拿去种茶叶,土地流转费和干活的工资加起来,一年要挣三万多四万元钱。”凤鸣镇新洋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和水质等宜茶优势,2018年引进农业公司在当地流转土地种植黄金茶和白茶200多亩,经过三年的管护,今年进入丰采期。现在正是采摘春茶的季节,每天基地采茶的工人就有20余人,据介绍,今年干茶产量预计1000余斤,产值将达到145万余元。合江县凤鸣镇新洋村廖凯说:“下一步新洋村将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一是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高土地流转效率。二是在茶园周边设立茶叶深加工厂,提高茶叶的产品附加值。三是探索采摘与休闲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查看更多
(陈九江 康勇 记者 侯东)连日来, 旺苍县18.5万亩投产茶园首批春茶迎来采摘高峰期,春茶生产销售也陆续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段。“在前几天的雨水浸润下,茶树上的芽头全都冒出来了,我一天大约能够采4-5斤鲜叶,收入差不多在200元左右。”近日,记者在高阳镇虎垭村茶场看到,春茶开采之日,绿油油的茶园和层层茶梯中镶嵌着茶农们忙碌的身影,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按照公司要求,今天采摘的标准是单芽,采摘时不能用指甲把茶叶掐断,用提采方式采摘,禁止把鳞片和鱼叶带入茶叶鲜叶中,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拒收!”在旺苍县高阳碧峰茶业有限公司有机茶基地,基地负责人余良向采茶工人重申采茶要求。余良告诉记者,该茶园开采以来,每天采茶用工至少要50人,保障公司高质量茶叶鲜叶供应需求,目前,已提供高质量茶叶鲜叶5吨,鲜叶产值达50万元左右,加工后产品产值预计可达120万元以上。这边茶园里茶香四溢,那边茶厂内机声隆隆。在企业的加工厂车间内,制茶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赶工制作今年首批春茶,摊凉、杀青、理条(揉捻)、烘培、提香等各个制茶工序有序进行,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据介绍,今年旺苍全县茶叶产量预计突破5000吨以上,春茶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截至目前,旺苍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3.7万亩,其中黄茶达4.1万亩,去年全县茶叶产量达7525吨、综合产值达38.3亿元,茶农人均年收入超过9000元。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茶基地和全省唯一省级茶叶种业园区。预计到今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25万亩,黄茶面积达5万亩,茶叶产量达7800吨以上,茶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以上,创建成“黄茶之乡”。查看更多
(朱荣杰 记者 燕巧)“饮水思源,头一批白茶,将作为感恩茶,赠给援建、帮扶青川县的‘浙江亲人’。”3月24日,在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固井村,白茶开采启动仪式如期举行。4年前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给青川县的“白叶一号”,首次迎来大规模采摘。3月24日,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固井村“白叶一号”茶园采摘现场。燕巧 摄在固井村“白叶一号”茶园里,茶树已有小腿高,枝头嫩芽挺立。“一芽一叶,应采尽采。”一声令下,30名腰挎茶篓的采茶女纤指翻舞,鲜嫩的芽头不断进入茶篓。2018年4月,浙江安吉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写信,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青川是四川省唯一的受捐县。2018年、2019年,黄杜村累计向青川县捐赠“白叶一号”茶苗540万株,建成1517亩受捐茶苗基地,涉及沙州镇青坪村、关庄镇固井村、乔庄镇瓦砾村3个贫困村。经过精心培育,这批茶苗已长成致富茶。在采茶仪式后的品茶活动现场,茶艺师取出此前预制好的青川白茶泡好,倒出第一杯,敬给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老人叫白堃元,今年82岁,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自1997年开始浙江对口帮扶广元,派白堃元到青川,为种茶、制茶提供技术帮助。在浙川两地间往来奔波25年,老人“手把手”将浙江优势茶产业“嫁接”到青川。“白叶一号”茶苗进入青川后,白堃元又参与到白茶管护中。如今,茶产业已成为青川县农业“一号产业”,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7.4万亩。“口感不错,鲜爽味很好。”喝下感恩茶,白堃元感慨,这些年目睹青川茶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其中滋味酸甜苦辣,但今天品到的是回甘。”3月24日,青川白茶开采上市,当地群众将第一杯茶敬给帮扶青川的浙江茶专家白堃元。 唐彪 摄青川县委书记龙兆学在品茶活动现场宣布:“今天这批白茶,我们将尽快炒制好,首先送给浙江安吉县黄杜村的村民。”挂职青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浙江杭州援川干部何立剑表示,“今年计划再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000万元,建17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白叶一号”在青川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已建成5318亩,明年总面积将达7000亩,全部达产后每年产值1.4亿元,当地正探索“返租倒包”模式,带动400多户群众受益。64岁的村民王光远是受益者之一,“我家流转出6亩地种白茶,每亩租金300元。平时到茶园做管护,每年还有1万多元务工收入。”他掰着手指头算账,“光靠种茶,我家每年在家门口就能收入2万多元。”查看更多
近日,四川省威远县小河镇纪委书记欧仁明看着小河镇开元村“万亩粮茶示范园”满山的茶树和穿插其中的作业便道,笑着说:“张经理,现在不担心道路运输问题了吧。”“现在不会了,茶园的田间作业便道已经修完了,茶叶运输和工人上下班都很方便了。”负责打造示范园的四川省粮心小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经理高兴地回答道。威远县小河镇纪委干部在万亩粮茶示范园基地,了解各类补贴政策落实、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以监督护航乡村振兴。茶叶是小河镇的主导产业之一。2019年,开元村引进返乡农民工张科成立粮心小筑公司,打造“万亩粮茶示范园”。该公司先后流转土地4000余亩,并于去年种下大豆、白茶、黄茶等农产品。由于种植面积广,资金投入大,又亟需完善作业便道、浇灌渠道等基础设施,开元村便帮助其申请了大额项目补助资金。为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小河镇纪委跟进监督项目申报流程、补助资金使用等情况,督促合理分配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补助资金260余万元,示范园顺利修建田间作业便道3800余米,完善水池等集水设施3口,为茶叶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督查示范园补助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是小河镇纪委围绕惠农政策落地、重点项目推进等开展监督检查的一个缩影。据悉,小河镇纪委立足职能职责,聚焦茶叶产业等重点项目审批、建设、资金管理使用,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助力茶叶产业发展壮大;督促开元村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管理村集体资金,助力开元村探索“龙头企业+集体+农户”发展路径;实地走访务工群众,了解村委干部履职情况和村务公示公开、惠民利民政策落实情况,收集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以有效监督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威远县小河镇纪委干部在示范园区走访群众,询问涉农补助资金发放和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收集问题线年来,示范园种植茶叶近3000亩,吸收务工人员130余人,人均务工收入超过3万元。今年1月,开元村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万亩粮茶示范园是壮大我镇茶叶产业的助推器,关乎茶农的切身利益和乡村振兴大局。”小河镇纪委书记欧仁明表示,下一步,镇纪委将持续围绕惠农政策、涉农补助资金等重点,科学精准有效开展监督检查,为茶“业”发展、茶农增收致富提供坚强保障。(来源:威远纪委 吴采莲)查看更多
(胡先映 记者 周瑜原)“趁现在天气好,我把我的几个赋闲在家的亲戚喊来帮着一起把这片茶园的鲜叶采了……”家住屏山县大乘镇双峰村8组的刘作香说到。据了解,今年刘作香家家有茶园6亩,今年鲜叶价格比去年上涨20%,预计亩均收入比往年增加2000元。茶园开采屏山县为进一步壮大茶叶产业,2020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屏山县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茶产业发展十条》,重点对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和有机茶发展、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制定出一揽子扶持政策。据了解,2022年屏山县的21.5万亩茶园全部开园采摘,截至2月底,全县鲜叶产量2520吨,均价每斤100元;干茶产量560吨,均价每斤620元。预计在3月底,鲜叶产量能达到26470吨,同比增长70%,单价每斤最高达130元,实现产值 7.2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441元。预计2022年,屏山县茶叶综合产值可达45亿元以上。屏山县2021年新建茶园8608.21亩补助资金约500万元,提质增效茶园7000余亩兑现资金300余万元。同时,还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共计投入106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屏山茶产业发展。2022年屏山茶产业快速发展,名优茶采摘时间可提高3—4个月,全县新建了10个年产300-500吨干茶加工企业全部运营,极大带动了产业发展。通过主动推广,“屏山炒青”产品供不应求,茶农增收实现了新成效。查看更多
(记者 侯云春 文/图)3月9日,屏山县2022年“屏山炒青”采风活动在该县大乘镇双峰村举行。连绵起伏的山脉间,绿意盎然的茶园梯田散发着随山风而来的茶香。茶农们一大早就来到茶山,抢抓晴好天气采摘“屏山炒青”早芽叶。双峰村茶园基地“今年我们从3月6号开采,三天卖了近4000元。”大乘镇双峰村6组茶农杨秀云告诉记者,由于春节后当地遭遇多年未遇的降雪天气,导致茶树发芽不足和推迟发芽,产量比去年同期减产不少,好在今年鲜叶的收购价提高了不少。“去年,最好的独芽鲜叶,市场收购价最高80元/斤,我们以二次分红的方式,每斤补贴茶农8元,在年底的分红大会上兑现,相当于提高了8元的收购价;而今年,我们把这个补贴金额提高到了10元。”屏山县岩门秀芽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兵说。该公司的茶叶基地便坐落于双峰村,拥有高山富硒茶园3000多亩,其中核心示范基地1200多亩,带动周边茶叶基地上万亩。为进一步壮大全县茶叶产业,近年来,屏山县先后出台了《屏山县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茶产业发展十条》,重点对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和有机茶发展、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制定出一揽子扶持政策。茶叶基地建设方面,该县通过“整合资金、形成合力、成片规划、连片建设、集中发展”,基本形成“三带六点”茶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三带六点”茶产业布局共21.5万亩茶园基地。品牌建设方面,全县有省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2个,市知名商标3个,“屏山炒青”先后获得原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国家工商总局“证明商标”登记注册。已认证绿色食品茶叶15个、无公害茶叶2个。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原料标准化基地,面积12.05万亩。目前,屏山县21.5万亩茶园已全部开园采摘,预计到3月底,鲜叶产量能达到26470吨,同比增长70%,单价每斤最高达130元,实现产值 7.2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441元。预计2022年,全县茶叶综合产值可达45亿元以上。查看更多
四川新闻网消息 春暖花开,茶香满溢。近日,在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大坪村,村民们带着草帽、挎着竹篓,穿梭在满目葱绿的茶园,采摘着鲜嫩的芽苞。春节以来,气温持续低下,雨雪天气较多,当地茶树受天气“压抑”,出芽较晚,早茶开采时间相比往年推迟了10天左右。采摘茶叶“我平时在家种地,通过别人介绍来大坪帮着摘茶叶,这段时间采茶还是可以,一天摘两三斤,有将近两百元的收入。”后坝村2组村民李龙凤高兴地说道。据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培容介绍,今年大坪村早茶收购价格较去年同期高出不少,连日来收购价格大概在96元/斤,这让茶农增收致富吃了一颗“定心丸”。目前,大坪村有1500亩的茶叶种植面积,鲜叶主要销售到本地和屏山县的茶企业。据了解,蕨溪镇天宫山平均海拔900米以上,山顶四季云雾缭绕,盛产高品质高山云雾茶,拥有全省最大的高山有机茶基地“天宫山茶海”,是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天宫山茶叶种植历史久远,茶叶种植面积达45000亩。近年来,随着天宫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加速推进,蕨溪镇进一步擦亮茶旅产业金字招牌,推动天宫片区茶旅融合取得了新成效。(供稿:叙州区蕨溪镇)查看更多
(刘波 胡姜伟 记者 侯云春)阳春三月,茶香四溢,又是一年采摘春茶好时节。眼下,宜宾屏山县的茶叶进入采摘旺季,“屏山炒青”已在全国各地火热上市。屏山县龙华镇茶园价格可观 茶农忙不停翠绿茶园吐舌着淡黄的嫩叶,茶农们穿梭于茶林间,一幅幅抢抓丰收的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天刚亮,我就来地里摘茶了,现在鲜叶单价120元一斤,比去年高出了30元,时间就是票子……”3月3日,屏山镇缸坪村黄瑞祥一家已是忙得不可开交,5个劳动力全部投入到采收鲜叶中。“鲜叶价格可观,现摘现卖,昨天在茶地里就卖了10多斤给专合社,收入1000多元!”黄瑞祥把喜悦写在脸上。据了解,屏山县的21.5万亩茶园全部开园采摘,截至2月底,全县鲜叶产量2520吨,均价每斤100元;干茶产量560吨,均价每斤620元。预计在3月底,鲜叶产量能达到26470吨,同比增长70%,单价每斤最高达130元,实现产值 7.2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441元。预计2022年,该县茶叶综合产值可达45亿元以上。屏山镇缸坪村茶农采摘春叶茶叶走俏 订单接不赢在中都镇永清白茶专合社,该社负责人钟永清电话持续不断,一边指导茶农采摘技术,确保鲜叶质量jbo竞博。一边处理来自全国各地客商预购“屏山炒青”的订单。“专合社对白茶鲜叶进行保护价收购,每斤在130元以上,产品主要销往江浙一带。就在3月2日晚,制作好的200斤茶叶,刚运到雅安市名山交易市场,还未来得及卸货,就被外地茶商相中而‘抢’空!”钟永清一脸幸福的烦恼。同样,在屏山县屏山镇永康村5组的雪中翠茶厂,从早上八点开始,制茶机器声就嗡嗡响。该厂负责人雷毅一边把关茶叶质量,一边接待来自湖北恩施茶商代表杨武等人。“我关注屏山茶叶20多年了!因为屏山临江,硒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特殊,昼夜温差大,茶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香气醇厚,只要质量好,有多少我就收购多少。”杨武说。在上个月,杨武的技术团队从湖北“飞”到这里,从采茶到加工各环节,都是严格按照“毛尖”技术生产的。与此同时,雷毅还接到了来自河南、浙江、陕西以及省内等地2000多万元茶叶订单。屏山县茶厂制茶现场以茶惠农 政策用不尽为进一步壮大全县茶叶产业,2020年以来,该县先后出台了《屏山县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茶产业发展十条》,重点对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和有机茶发展、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制定出一揽子扶持政策。雷毅介绍,2021年自己新建了4条生产线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政府从用地、车间建设、生产设备、用电用气等方面给予补助,资金约200万元,一系列的助农惠农政策一时半会儿雷毅也讲不完。同样,在2020年新建的天仙玉叶茶厂,根据相关政策,政府补助了154万元。据了解,林艺茶叶农民专合社的成立,实行鲜叶价格兜底,还按照比市场价每斤高5元进行收购,160余户茶农争先入社,带动了2000余户发展茶叶积极性,实现每户均增收8000元。中都镇雪花村村民廖昌权是第一批加入永清茶叶专合社的,入社学到茶叶技术,就立刻把撂荒的10多亩土地全部栽上茶叶,现在成了当地茶叶大户,年收入10多万元,2021年还获得专合社分红金500多元。为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2021年,该县聘邀请了省农业农村厅、西南大学、中国茶叶研究所的茶叶专家学者到屏山集中授课,县农技人员不定期到各乡镇的茶农地里巡视纠正管理错误,“手把手”教茶农管理技能等。屏山县茶叶加工现场与此同时,该县一方面加大对基地建设投入力度,2021年新建茶园8608.21亩补助资金约500万元,为3000余户茶农提供优质茶苗、充足肥料和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提质增效茶园7000余亩兑现资金300余万元。同时,还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共计投入106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屏山茶产业发展。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舒世平介绍,2022年屏山茶产业快速发展,名优茶采摘时间可提前3—4个月jbo竞博,全县新建了10个年产300-500吨干茶加工企业全部运营,极大带动了产业发展。通过推广,“屏山炒青”产品供不应求,茶农增收实现了新成效。查看更多
(川讯)到2022年底,全省茶园总面积将稳定在590万亩左右,综合产值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近日,2022年省领导联系指导精制川茶产业机制暨川茶产业第一次专题会议在成都举行,审议《2022年精制川茶产业培育工作要点》,为产业培育划定了新目标。去年,川茶综合产值首次超千亿,产销供需两旺,川茶产业迈向新阶段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质变跃升的新要求。今年,为提升川茶在“千亿俱乐部”中的竞争力,会议提出,要提高川茶供给体系适应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要扬优势、补短板,继续实施茶园提升、茶企培育、单品突破、品牌打造、科技兴茶、川茶出川“六大行动”,大力弘扬川茶文化,持续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重点提升“天府龙芽”省级大区域品牌,加强产品差异化发展,办好专业性展会,做大川茶出口规模和影响力,增强科技和人才支撑力。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蒋兵“昨天,我以130块钱一斤的价格,卖了14斤给商贩(经纪人),进了1820块钱。”3月2日,荣县双古镇黄家坝村5组茶农但加荣一边采茶一边说。当日,和但加荣一样以130元一斤的高价卖出独芽鲜茶叶的茶农还有很多。该村目前有茶园1.1万亩,是双古镇8.2万亩茶园中的重点茶叶基地村。采茶现场。“河南茶商进入双古镇后,收购价格一路飙升,独芽鲜叶每斤价格从90元、110元、115元飙到了130元,极品独芽鲜叶昨天最高卖到了140元。”双古镇镇长冯俊飞介绍道。该村但加献夫妻俩,昨天天不见亮就钻进茶园了,辛苦一天的收获不菲。“才摘9斤7两,130块钱一斤卖给商贩,进了1260块钱。”但加献一边双手不停在茶树上采摘一边很“谦虚”地说。该村茶农谯小丽,有 6亩茶园,昨天凌晨2点过就起床了,夫妻俩头戴矿灯来到茶园采茶,忙到下午5点过,采了9.4斤,130块钱一斤卖出后荷包里就揣进了1220元。冯俊飞介绍,黄家坝村漫山遍野的采茶现场,就是全镇8.2万亩茶园眼下忙碌的缩影,全镇独芽鲜叶产量未来几天内能达到每天 6万斤。“按照往年的惯例,这样‘飙车’的价格至少要维持一二十天才能‘刹车’,也就是说,130块钱一斤的独芽鲜叶价格,茶农要卖20天左右。近10多年来,河南茶商每年春茶上市时从不缺席双古镇,就像燕子‘归巢’。”副镇长李峨和黄家坝村党支部书记丁小波在采茶现场补充说。冯俊飞介绍,去年,1.8亿元的春茶收购资金中,河南茶商就揣了1.2亿元过来“抢”购,今年也不会少于这个数,有240名河南茶商集聚到了双古镇开“抢”。“目前,我们双古镇内就有包括河南茶商在内的春茶加工点27个,镇内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昨天就收购了5000多斤独芽鲜叶。”查看更多
(记者 文露敏)到2022年底,全省茶园总面积将稳定在590万亩左右,综合产值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3月3日,2022年省领导联系指导精制川茶产业机制暨川茶产业第一次专题会议在成都举行,审议《2022年精制川茶产业培育工作要点》,为产业培育划定新目标。去年,川茶综合产值首次超千亿元,产销供需两旺,川茶产业迈向新阶段的同时,面临着转型升级、质变跃升的新要求。今年,为提升川茶在“千亿俱乐部”中的竞争力,会议提出,要提高川茶供给体系适应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要扬优势、补短板,继续实施茶园提升、茶企培育、单品突破、品牌打造、科技兴茶、川茶出川“六大行动”,大力弘扬川茶文化,持续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重点提升“天府龙芽”省级大区域品牌,加强产品差异化发展,办好专业性展会,做大川茶出口规模和影响力,增强科技和人才支撑力。省政协副主席祝春秀出席会议并讲话。查看更多
四川新闻网消息 “请戴好口罩,排好队,扫描二维码测量体温后,进入茶叶交易市场。” 2月28日清晨6点半,洪雅县中山茶市正式开市。当日一大早,中山镇机关干部便来到茶叶市场,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严格落实防疫政策,查验茶商、茶农佩戴口罩、健康码情况,并逐一进行体温测量;同时,采用人员引导、值守以及“小微天网”监控等方式,严格维护现场秩序,保障交易安全有序进行。走进该茶叶市场,只见茶农将制好的茶叶摆放在各个摊位上,茶商则通过观色、闻香、品味等方式来辨别茶叶品质。“听镇上通知说今天中山茶叶市场开市,我一大早就拿了茶叶来卖。”止戈镇茶农祝久容告诉笔者。由于她的茶叶品质上好,一会儿的功夫就以480元1斤的价格成交。“我今天主要是先来看下价格,行情好的话,准备回去加大生产。”中山镇茶农谢泽民说道。“洪雅的茶叶品质很好,这次茶市开市,我准备多待些日子,把洪雅的好茶多带点回去。”为了遵循防疫要求、抢抓春茶行情,江浙茶商潘先生提早了半个多月便来到洪雅。与潘先生一起来洪的外商还有不少,他们一到洪雅,便按照严格的防疫措施进行了隔离。据悉,洪雅县严格执行相关防疫政策,并制定了《疫情期间外来茶商及茶工管控方案》,对外来茶商进行实名制登记造册并建立微信群,落实专人做好健康监测、日常服务和监管工作等。同时,为保障春茶质量,该县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茶园春季低温情况。中山镇便是其中的典型。“近年来,中山镇都会结合天气信息通过微信、康养洪雅APP等,提前发布茶园春季防寒防冻应对措施;多年来,县农业农村局也常常下乡培训指导,现在茶农能采取措施有效防治茶叶低温冻害。”中山镇茶业协会副会长成国枢告诉笔者,今年春节期间持续低温、雨水充沛,近日天气回暖,茶叶更是长势喜人,品质、价格较上年均有提高;就鲜叶价格来看,更是比去年同期上升了三分之一的价格。“快点回来讨茶来卖哟,今年鲜叶都110多一斤了。”受益于今年茶叶价格的上涨,止戈镇茶农纷纷呼朋唤友一起采摘鲜叶。不少制茶工坊趁着此次茶市开市,严把品质关,加大生产力度。据悉,洪雅县12个镇均产茶,有万亩以上茶乡10个,茶园总面积达30万亩,鲜叶年产量14万吨,综合产值50亿元。截至目前,全县绿色、有机茶基地面积超过10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茶面积2.03万亩,获欧盟、日本等有机茶认证面积1200亩。同时,洪雅茶叶加工水平一流,保证了将优质鲜叶原料转化为优质茶产品,洪雅茶不仅受到专家学者、茶商的一致好评,还多次在国内各种展会荣获金奖。近年来,洪雅县茶产业发展围绕“洪雅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程,坚持以四川省“精制川茶”为引领,按照眉山市“一杯茶”总体部署,紧扣“做强一区、做精两山、做特三片”战略布局,筹谋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构建市场体系。2021年,成功培育了茶叶新品种“天府5号”、“天府6号”,确定和发布了区域公用品牌“瓦屋春雪”,新发展有机认证示范基地1千多亩,连续三年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 (供稿:洪雅县委宣传部 余静)查看更多
(周俊 康勇 记者 李全民)2月28日,记者从2022年春茶生产暨百亿茶产业集群建设“大会战”工作推进会上获悉,随着气温回升,预计下周该县茶园将陆续进入大规模采摘生产黄金期,预计2022年春茶产量将要突破5000吨。今年,该县农业农村局、县茶办将积极指导各产茶乡镇,及时掌握春茶萌芽情况,宣传动员和组织茶叶企业、茶农进行科学防疫和春茶生产,结合本地实际,对春茶生产进行安排部署。积极组织茶农(业主)按照技术规范科学管理茶园,及时帮助协调解决茶叶企业鲜叶收购、生产用工、用电用气等实际问题。抓紧督促各茶叶生产企业扎实开展设备检修、消毒消杀、员工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组织茶叶企业和茶农通过就近采摘、分散作业等方式应采尽采、应收尽收,坚决杜绝只采黄茶不采绿茶,切实保障茶农效益。“茶叶产品品质很大程度取决于鲜叶质量,今年旺苍春茶生产将切实提升鲜叶采摘、加工质量和标准。”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制定完善鲜叶采摘质量标准,组建技术巡回指导组,做好面上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行业监管作用,提前公告鲜叶收购标准和价格,督促各茶叶企业严格遵守行业规定,共同维护春茶鲜叶收购市场秩序。据介绍,该县还将持续加大园区路网、水网、田网、电网、信息网“五网”基础配套建设。狠抓幼龄茶园补植和成龄茶园管护,按照生态、绿色、有机要求,持续加强肥水管理、病虫防治、茶园修剪等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米仓山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积极推广“茶沼畜”循环模式,严格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监管,确保茶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3.7万亩,其中黄茶达4.1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茶基地和全省唯一省级茶叶种业园区,种植资源圃茶叶种类达330余种。2021年全县茶叶产量达7525吨、综合产值达38.3亿元,茶农人均年收入超过9000元。查看更多
“野放茶”也有“春天”——走进茶溪谷现代农业园,看“都江堰茶叶”生态价值如何转化
(记者 邓婧 实习记者 周滎鸿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早春三月,北纬31°,海拔1200米的青城山头,葱茏翠绿,云雾缭绕。成片的“野放茶”趁着春意肆意生长、吐露新芽。今年,这种荒芜在山区多年的原始“野放茶”,也将实现自己的生态价值转化,走上品牌之路。昨日,循着初春的茶叶香气,记者走进都江堰市茶溪谷现代农业园区,探访坊间相传已久的“野放茶”,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正在这里延伸开来。“野放茶”,也称为荒野茶,顾名思义就是被弃养十年以上、疏于管理的荒野茶树定位主打生态、有机牌 推向年轻消费群体“野放茶”,也称为荒野茶,顾名思义就是被弃养十年以上、疏于管理的荒野茶树。2.05万亩“野放茶”是都江堰的一项重要生态资源,分布在低山区,海拔在1200米以下,主要集中在龙池镇和青城山镇,以老川茶为主,部分为古树群。在探访它们之前,记者第一站来到了“都江堰茶叶”地标品牌的形象体验店——都江堰灌城联合茶叶品牌展示中心。采访当天,正好是中心成立一周年日子。货架上,茶产品琳琅满目,白茶、黑茶、红茶应有尽有,“‘公式茶’系列已经历两次推新,今年‘公式茶’3.0即将上市。”都江堰市茶叶协会会长周佳玉介绍道。何为公式茶?“公式,拆开来看是大山的意思,意味着大山深处的茶叶。”周佳玉解释说,作为都江堰茶叶公众品牌,公式茶主打生态、有机牌,这也正是基于成规模的“野放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基础,充分考量后对全市茶叶产业作出的定位。“过去一年,为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公司在各高校、中央商务区等周边布点销售,把‘都江堰茶叶’生态品牌推向年轻消费群体,实现年营业收入约700万元,目前成都有1500多个网点。”登上青城山,记者看到一片荒芜的茶树林,当地人介绍,这片以前是个茶园,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当地人搬迁、单位搬离等原因,茶园逐渐荒废,形成了一片小规模的“野放茶”林。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都江堰全域分布有约2.05万亩规模的“野放茶”,占到全市茶叶种植面积的一半左右。青城山头成片的“野放茶”路径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促进生态产品增值“加快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如今,都江堰市按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精神,正在试探一条新路,荒芜了多年的“野放茶”即将迎来春天。“根据‘野放茶’分布的现实情况,我们将小农户作为茶产业发展的共同体,委托茶农管理‘野放茶’资源,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共管共赢机制,打造利益共享链。茶农只需投入部分劳力就能获得茶园管理收益、鲜叶销售收益、二次分利收益。”周佳玉介绍,即将进入春茶采摘期,今年已带动茶农新开发利用“野放茶”1300余亩,预计春茶采摘期可助力茶农新增收入300余万元,初步让茶农享受到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带来的收益。同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都江堰通过成立产业联合体,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首次将“野放茶”纳入品牌规划。“2020年9月,我们促成四川都江堰青城茶叶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成立了‘四川都江堰灌城联合茶业有限公司’,实施‘都江堰茶叶’地标规划编制、产品开发、产业融合、品牌培育等工作,将各类生态产品纳入品牌范围,加强品牌培育和保护,提升生态产品溢价。”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产业联合体已依托“野放茶”研发出了“白背龙芽”等主打茶品,下一步还将推动全市“野放茶”资源利用面积达80%以上。探索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加速产品价值转化阳光透过云层倾洒在谷间,呈阶梯式分布的茶树从上至下延伸至谷底,形成波澜起伏的层层碧波,在茶溪谷园区里,观光茶山、茶文化馆、智慧农业、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等项目分布其间,文化展示、科普教育、康体养生、森林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除开鲜有人知的“野放茶”,都江堰茶产业已经实现规模化、园区化,并积极探索生态旅游一三互动。“今年茶叶的开采期比去年要晚些,等到了3月中旬,这里就热闹了。”走进园区,都江堰市茶溪谷总经理王小琴一边安排茶叶质量检测数据收集分析工作,一边告诉记者。茶溪谷位于都江堰市蒲阳镇鹿池社区,占地1200亩,是一个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在14年前,眼前这片人人向往的茶海青山,还是一片几乎“无人问津”的荒山。从“荒山”到青山,茶溪谷如何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都江堰给出的答案是:加快培育生态产品市场经营开发主体,通过统筹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文化旅游开发价值。今年,茶溪谷还打算与四川省茶研所加强合作,引进更具有观光价值的彩色茶叶品种,丰富都江堰的茶叶种植资源。共建川西名茶指导站,为都江堰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查看更多
(周俊 康勇 记者 侯东)2月28日,记者从旺苍县2022年春茶生产暨百亿茶产业集群建设“大会战”工作推进会上获悉,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该县茶园将陆续进入大规模采摘和生产“黄金期”,预计2022年春茶产量将突破5000吨,实现毛茶产值25亿元以上。资料图片当前,该县农业农村局、县茶产业技术研究所积极组织本土专家和技术人员结合气候条件,深入茶园一线及时掌握春茶萌芽情况,精准研判开采时间,分批分层开展采摘及加工技术培训。各产茶乡镇广泛宣传、发动组织茶叶企业、茶农进行科学春茶生产,及时协调解决茶叶企业鲜叶收购、生产用工、用电用气等实际问题。督促生产企业扎实开展设备检修、资金筹备、员工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茶叶企业和茶农通过就近采摘、分散作业等方式应采尽采、应收尽收,坚决杜绝只采高价黄茶不采低价绿茶行为,切实保障茶农效益。“茶叶产品品质很大程度取决于鲜叶质量,今年旺苍春茶生产将切实提升鲜叶采摘标准、加工质量。”旺苍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县将完善鲜叶采摘质量标准,组建技术巡回指导组,做好面上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充分发挥行业监管作用,提前公告鲜叶收购标准和价格,督促各茶叶企业严格遵守行业规定,共同维护春茶鲜叶收购市场秩序。同时,着力巩固提升园区路网、水网、田网、电网、信息网“五网”基础设施配套,还将持续壮大产业基地规模,坚持栽管并重的原则,新发展黄茶1万亩、绿茶3000亩。狠抓幼龄茶园补植和成龄茶园管护力度,加强幼龄茶园肥水管理、病虫防治、茶园修剪等工作,高标准管护茶园23.7万亩。高规格举办第十二届米仓山采茶节、中国·旺苍第二届茶产业博览会和乌鲁木齐米仓山茶推介会等茶事活动。截至目前,该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3.7万亩,其中黄茶达4.1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茶基地和全省唯一省级茶叶种业园区。仅去年,全县茶叶产量就达7525吨、综合产值达38.3亿元,茶农人均年收入超过9000元。查看更多
2022天府龙芽LOGO全球设计大赛开启,推出最高10万元设计大奖阳春三月,虎年春节的喜庆尚未散去,川南茶叶产区采下今年第一缕清香。新的一年,新的征程。产茶大省四川,用一系列举措描绘虎虎生威的新画卷:2021年,川茶综合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又一个产值上千亿元的“川字号”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同时,川茶省级大区域公用品牌“天府龙芽”强势崛起,推动川茶踏上驰名全国、走向世界的新征程。今年3月2日,“天府龙芽”面向全球启动“2022天府龙芽LOGO全球设计大赛”,推出最高10万元设计大奖。美学升级,“新装”上阵。虎年伊始,川茶展现了“起步就冲刺,开局要争先”的决心。□苏乔思品质川茶“新装”开启新篇章“天府龙芽”此次进行美学升级,源自新的发展定位。四川是茶叶大省,是国家规划的长江上中游名优绿茶和出口茶优势产区,也是人工种茶的发源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21年,川茶综合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四川茶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川茶已成为四川呈给世界、世界认识四川的又一张靓丽名片。产业发展离不开品牌“领航”。2014年2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明确了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首先是着力培育产业品牌,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同年,四川省121家茶企成立了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抱团打造川茶大区域品牌。2016年5月,在第五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暨天府龙芽茶文化节上,“天府龙芽”作为川茶大区域品牌正式向全球发布;2018年7月,“天府龙芽”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并在2020年底授权50家重点龙头企业使用,开启了品质川茶、品牌川茶的共创、共享、共赢之路。2021年,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广天府龙芽等特色品牌。在此背景下,“2022天府龙芽LOGO全球设计大赛”将评选出“天府龙芽”新标识,着力传递独特的品牌主张和文化底蕴,扩大品牌影响力,表现川茶文化之“特”与品质之“特”。美学升级最佳设计将获10万元大奖据了解,“2022天府龙芽LOGO全球设计大赛”,以“天府龙芽 美学升级”为主题,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主办,比赛分为征集、评审初选、网络投票、专家决赛评选、获奖公布5个阶段。比赛设置一等奖1名,颁发奖金(含劳动成果补偿费)10万元(含税);晋级奖10名,颁发奖金(含劳动成果补偿费)8000元(含税)。除了10万元大奖,参赛选手将获得与全球顶尖设计师同台竞技的机会,优秀作品也将成为“天府龙芽”走向世界的崭新表达。3月2日至4月2日,主办方将邀请国内外专业设计师、艺术院校师生、设计爱好者等个人或机构参赛。各选手以天府龙芽茶的文化背景为创作源点,充分发挥创造力,设计具有创意、设计感的天府龙芽品牌LOGO,体现品牌文化底蕴和川茶大区域品牌的引领性和公共性,形式不限,重在创意。此外,设计方案要简洁明朗、时尚大气,同时主题鲜明、寓意丰富、标识性强,便于放大缩小,适用于整体形象组合及多种应用,如产品包装、建筑外观、展会展览、路牌标识、宣传资料、数字媒体等其他衍生产品。同时,标识要具有延展性、可变性、可塑性、可能性和可创性,具有演绎成动态、立体、渐变、交互、材质、视觉、色彩、数字化变换等多元的可能。本次大赛报名邮箱为,意向报名者可发送电子邮件至报名邮箱进行报名,主办方收到报名信息后,将在3个工作日内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回复报名结果,并附上详细的参赛资料(品牌资料、参赛细则、注意事项等),报名者需在仔细阅读品牌资料、参赛细则等参赛资料后,进行天府龙芽标识设计创作。如有疑问,欢迎来电或微信咨询缪女士(,微信同号)。评奖声明:10个入围作品若经专家评审出“一等奖”,则其余9个入围作品被自动视为“晋级奖”;若10个入围作品中未评选出“一等奖”,则全部被视为“晋级奖”。查看更多jbo竞博jbo竞博jbo竞博